關鍵字: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日起
日止
(年份請以西元輸入)


11/26/2024
四連霸!Red Bull車隊 Max Verstappen拉斯維加斯站提前封王,F1史上第5位四連冠車手
11/8/2024
[F1回顧]巴西站:Verstappen雨地驚人發揮,17位奪冠,年度冠軍地位回穩
11/8/2024
[F1]墨西哥站:Ferrari連續奪冠,Verstappen加罰20秒,Norris積分大幅追近
11/6/2024
[F1]美國站:Ferrari回神拿下冠亞軍,Verstappen衝刺賽奪冠拉大分差
10/11/2024
[F1回顧]新加坡站:Norris桿位奪冠,Ricciardo告別作搶走最快單圈讓年度冠軍更為膠著
9/19/2024
[F1回顧]亞塞拜然站:倒數2圈Sainz撞掉Perez,McLaren站上車隊榜領先位置
9/9/2024
[F1回顧]義大利站: 1停策略成功,Ferrari車手Leclerc拿下冠軍
8/30/2024
[F1回顧]荷蘭站:起跑失誤瑕不掩瑜,Norris大獲全勝
8/22/2024
[F1回顧]比利時站:Russell重量不足痛失冠軍,Hamilton遞補取得生涯第105勝與第201次頒獎臺
7/26/2024
[FE]電動方程式英國倫敦站,保時捷車手Pascal Wehrlein勇奪世界總冠軍
11/24/2011
Volvo的性能北極星,澳門大賽直搗Polestar車隊
記者/陳奕宏 攝影/陳奕宏 本文已被閱讀22,366
58年前,當第一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 (Macau Grand Prix) 開跑之前,或許沒有人能想得到,東望洋這一條運用街道組合而成的賽道,能夠獲得「東方摩納哥」的美名,同時持續舉辦達58屆之久,並且成為亞洲地區數一數二的知名賽事。當然,也沒有車迷能夠預想得到,以一輛Volvo C30 Drive賽車孤軍奮戰,在首次完整投入WTCC (世界房車錦標賽) 全年賽季,並首度來到東望洋賽道的Polestar車隊,能在同樣首度踏上東望洋賽道的瑞典籍車手Robert Dahlgren駕馭下,在2011年WTCC澳門站第一節排位賽中作出所有車手中最優異的圈速成績。而在Volvo Cars Taiwan的邀請下,U-CAR有幸能在東望洋賽道的邊上,直搗Polestar車隊的核心,深入了解這支小而堅強的車隊。

在Volvo Cars Taiwan的邀請下,U-CAR不僅能夠前往澳門東望洋賽道,更能直接進入Polestar車隊的核心,一探這支小而堅強的車隊。

在出發前往澳門前,心中一直存著一個很大的問題,長久以來Volvo深植人心的,是其不斷推陳出新的主、被動安全科技,讓Volvo車款擁有安全、可靠的形象。熱血的競技賽車,似乎和Volvo的連結不是那樣的強烈。不過,其實早在1994年,Volvo便曾經投入以Volvo 850為基礎打造的賽車投入BTCC (英國房車錦標賽) 。並在1996年STCC (瑞典房車錦標賽 )成立的同時,與Polestar車隊的前身Flash Engineering車隊合作,以850賽車參與STCC賽事。由2003年開始,來自Volvo引擎與底盤技術團隊進駐Flash Engineering車隊。而隨著Flash Engineering車隊於2005年易主,並且更名為Polestar車隊之後,Polestar儼然已經成為Volvo旗下的競技與性能化品牌。而且,即便是較少與賽車運動搭起連結的Volvo,也曾經奪下1996、1997與2009等三年的STCC車手總冠軍,以及1996、1997、2009與2010年的車隊總冠軍,並且在2011年投入參與WTCC全年賽季的競爭。

進入Polestar的車庫後方,映入眼簾的是為了海外作戰的需求而堆滿的各式所需零件。

尾端則是車隊運作的核心,工程師們在此進行車輛的數據分析,以求更為優異的表現。

Volvo賽車部門行銷總監Alexander Murdzevski談到,雖然提到Volvo品牌,一般大眾並不會直接與賽車搭起連結,但在Volvo品牌開始走向年輕化、運動化,設計語言也更為大膽、活潑的同時,參與賽車運動,對於Volvo而言是個扭轉品牌形象的契機,為Volvo灌注運動化、性能化的血液。而透過賽事的競爭,讓車輛在各種不同狀況,如高速、激烈操駕之下,面對各種嚴苛的挑戰,讓引擎、煞車系統、底盤懸吊在極限的狀態下運作,更是驗證研發方向,並將賽道上習得的知識與經驗投入市售產品的開發之上。

其實Polestar所投入的C30 Drive賽車所蘊藏的,不僅是比賽競爭而已,這輛賽車內部,其實包含許多C30後繼車款的概念與實驗,透過比賽的嚴苛環境進行研發與測試。

Alexander Murdzevski同時表示,Polestar在Volvo內部的定位,其實猶如車迷所熟知的AMG與Mercedes-Benz一般,一方面運用車廠的資源設計、調校投入賽事的賽車,並且將賽道上所獲取的知識引用至市售性能化套件的研發之上。目前,Polestar已針對Volvo旗下的各款產品推出動力升級套件,未來也將推出C30專屬的改裝套件。在臺灣市場方面,臺灣消費者也能透過Volvo的售服管道進行升級,同時Volvo Cars Taiwanu也透露,在今年臺北車展中,也將為國內車迷帶來C30的改裝部品,提供消費者更具運動化的選擇。甚至,Volvo也曾在2010年時,藉由Polestar之手,推出一款結合Polestar賽道經驗的Performance Concept Prototype性能概念原型車──C30 Polestar,展現C30更具運動化的可能,並且作為下代C30的開發基礎。

引擎蓋下的這具1.6升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其實並非現行T4引擎修改而來,而是Volvo正在研發中的全新產品,預計2013年才會開始搭載於量產產品之上。

而在2011年捷克站之後投入競爭的C30 Drive賽車身上,其實也蘊藏著Volvo未來的引擎動力技術於其中。雖然,為了符合WTCC的賽例規定而換裝排氣量1,600c.c的直列4缸渦輪增壓引擎,乍看之下,似乎與現行原廠命名為T4的1.6升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相去不遠,似乎是以T4為基礎而重新調校而來。但,Polestar引擎工程師Mattias Evensson表示,這具引擎僅有汽缸本體與汽缸頭來自Volvo,包括汽門、凸輪軸、活塞、連桿與曲軸等部件,都經過Polestar的重新設計。而 Alexander Murdzevski也透露,以這具引擎修改而來的市售版引擎,將會於2013年之後出現在Volvo的市售產品之上。

抱憾而歸的澳門比賽,收穫滿載的2011賽季

雖然,Polestar車隊的車手Robert Dahlgren在週五第二節排位賽 (Q2) 的一開始,便不慎將C30 Drive賽車撞毀,並且傷及自身的右手大拇指與手腕。導致賽車無法完全修復,Robert Dahlgren也無法以最佳狀態參賽,並且提前於週六返回瑞典作進一步的精密檢查,提前結束Polestar車隊的首個WTCC完整賽季。但在Polestar的車庫中,我們遇見了Polestar車隊的技術經理Jan Andersson、懸吊暨底盤工程師Per Blomberg以及引擎工程師Mattias Evensson等人,得以一探Polestar在經過完整WTCC賽季洗禮,以及首度來到東望洋賽道的收穫。

根據賽道平面圖,在出了右下角的水塘北角彎、經過大看台、通過文華東方彎,一直到葡京灣之前,看似藏有兩個彎角,但在WTCC中是不需煞車便能通過的高速賽段。不過一出葡京灣後,面對的卻是蜿蜒且狹窄的山區路段,迥異於山下的高速路段。

首度來到澳門東望洋賽道的Polestar團隊,對於這條由澳門街道組合而成、長6.2公里的賽道,除了難忘、也表示這是一條無論對於車手或是技術團隊而言,都是具有極高難度的一條賽道。雖然由街道組成的東望洋賽道缺乏緩衝區、賽道最窄處也僅有7公尺寬,從出葡京灣上了上嘉思欄馬路一直到出漁翁彎為止,都是狹窄多彎的山路;但是,由漁翁彎至水塘北角彎的一段直路,以及出了水塘北角彎至葡京彎前幾乎不需煞車的三段直路,卻能讓賽車跑出相當驚人的速度。在於車輛的調校上,也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懸吊暨底盤工程師Per Blomberg表示,於C30 Drive軸距較短的先天優勢下,在東望洋賽道的賽車調校上,Polestar也以靈活的操控作為賽車調校的目標。

週五排位賽前,技師正對賽車進行最後的檢視與調整。

 
 

Per Blomberg談到葡京灣其實是全場難度數一數二的彎角,若是在葡京灣損失時間,則會深深的影響單圈速度。

懸吊暨底盤工程師Per Blomberg談到,來到東望洋賽道,在C30 Drive的調校上其實遇到了一些問題,由於賽前練習與練習賽時皆遇上不佳的天候,並無法蒐集足夠的數據進行調校,唯一能夠就賽車進行充分調整的時間是在Q1的時候,好在相較於其他賽車C30軸距較短的先天優勢,使其在葡京灣後的山區路段有著靈活的操控表現,Polestar也依循C30的優勢,著重於提升賽車的靈活性,同時依靠Robert Dahlgren的回饋,將賽車調整至Robert Dahlgren 所喜好的狀態,Per Blomberg表示其實在Q1時,除了東望洋賽道最慢的17號彎髮夾彎之外,Polestar已經找到適宜C30 Drive的調校設定,這也幫助Robert Dahlgren在Q1時取得優異的表現。

引擎工程師Mattias Evensson談到,由於東望洋賽道結合高速賽段與蜿蜒狹窄的低速賽段,在引擎輸出曲線的調校上其實帶來相當的難度。

而對於引擎的調校而言,東望洋賽道山區與平面路段迥異的特性,也為引擎的調校帶來相當的難度。引擎工程師Mattias Evensson拿出他的電腦向我們解釋到,一般而言,C30 Drive的1.6升渦輪增壓引擎最大動力的輸出區間約在5,000rpm至6,000rpm之間,而渦輪增壓的啟動時機則大約落在3,000rpm左右。不過面對擁有高速賽段與極低速的髮夾彎賽段的東望洋賽道,不僅要兼顧從水塘北角彎至葡京彎間的高速賽段,同時於會讓引擎轉速下降至2,000rpm左右的髮夾彎,還必須樣引擎轉速快速提升,以進入3,000rpm的渦輪啟動時機,避免在髮夾彎損失太多的時間,進而影響到整體的圈速。

全場最慢的第17彎髮夾彎,引擎轉速會直接落至2,000rpm左右,如何讓引擎轉速快速提升,以達5,000rpm至6,000rpm的最大動力輸出區間,是引擎調校中面臨的問題。

對於首個完整的WTCC賽季,Polestar的目標與期望顯得較為保守,Polestar車隊的技術經理Jan Andersson表示,面對於2011的WTCC賽季,Polestar的目標其實並非放在冠軍的爭奪之上,身為賽場上唯一一輛掛有Volvo廠徽的賽車,讓Polestar車隊在賽季開始前就已經明瞭,與擁有龐大資源的Chevrolet廠隊,以及眾多私人車隊支援的Seat與BMW陣營,Polestar要在年度積分上取得優異表現較為困難,在2011年Polestar將目標定在汲取經驗之上。

Polestar車隊的技術經理Jan Andersson表示,投入WTCC全年賽季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以極短的時間適應各種不同的賽道。

從STCC、BTCC等區域性的賽事跨足到WTCC這類全球性的巡迴賽,Polestar車隊的技術經理Jan Andersson表示,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以極短的時間適應各種不同的賽道,由於先前多以爭戰BTCC與STCC等賽事為主,今年WTCC的12個分站對於Polestar而言,幾乎都是陌生的賽道。如何快速熟悉各個賽道不同的規劃並進而將車輛調整到適當的狀況,是技術團隊們所面對的最大挑戰,而整個車隊的在如此高張力比賽下的團隊默契,更是Polestar所必須學習的。

首次挑戰WTCC全年賽季的Polestar車隊成員,在經過12個分站、24個回合的比賽後,對於2012年賽季皆充滿了期待,也對C30 Drive賽車深具信心。

懸吊暨底盤工程師Per Blomberg也表示,由於今年WTCC比賽的12條賽道中有11條賽道對於Polestar而言幾乎等同於全新的賽道,所以在比賽之前他們會先利用Google Earth製作出模擬賽道並進行練習,期望在前往當地比賽前,能夠先行掌握賽道的特性,並且讓Robert Dahlgren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孰悉賽道。Per Blomberg說道,其實在來到澳門之前,他們便先用Google Earth做出東望洋賽道的模擬,這也是雖然Robert Dahlgren在週四第一次來到東望洋賽道時,僅以2:53.338的成績位居第17;卻在一天後的週五排位賽Q1中迅速推進至2:32.881登上第一節排位賽的桿位。雖然最後不慎在Q2的中將賽車撞毀,但驚人的適應力與短時間進步超過10秒的表現,也讓Chevrolet廠隊的當家車手表示肯定。

第一次來到東望洋賽道的Polestar與Robert Dahlgren,曾在週五Q1時作出全場最快的成績,所以當Robert Dahlgren不慎於Q2中將賽車撞毀時,透過現場轉播得知狀況的車隊人員,臉上無不露出遺憾且失落的表情。

雖然Volvo賽車部門行銷總監Alexander Murdzevski仍無法保證2012年的Polestar會否繼續投入WTCC賽事,但經過2011年賽季的洗禮後,Volvo與Polestar皆已確信若是2012年繼續參賽,將會有更為優異的表現。

其實,經過2011年全年賽季投入WTCC賽季競爭,經過12個分站、24個回合的比賽之後,儘管在澳門無法以完賽、取得積分畫下完好的句點。但,無論是Volvo或是Polestar的團隊,都對於C30 Drive賽車深具信心,C30 Drive賽車在2011年不僅在STCC賽事奪下三個回合的冠軍,同時也在WTCC賽事表現出足以與一流隊伍抗衡的實力,Polestar團隊們也齊聲表示,經過一年的洗禮與經驗的累積,若是明年仍然可以留在WTCC賽事征戰,絕對能夠擁有挑戰分站冠軍的機會。

2011/11/21 年度冠軍殊死戰,WTCC澳門站比賽報導
2011/11/19 東望洋賽道直擊,WTCC澳門站週五排位賽報導
2008/07/29 E85賽車WTCC首戰,Volvo C30環保賽車雖敗猶榮
2012/05/17 為賽道而生,Seat Ibiza Trophy SC、León Super Copa現身
2013/09/18 一甲子的淬煉,第60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
車壇新聞 2012台北車展─Volvo:V60、C30 CC概念鋼砲連袂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