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F1專欄] 從數字看2007年F1賽季:比賽篇 |
|
記者/Hunter Hsu |
本文已被閱讀24,539次 |
|
|
2007年F1賽季已經落下帷幕,但刺激的競爭過程仍讓人難以忘懷。我們從各式各樣數字來觀察「後Schumacher時代」的第一個賽季,透過和比賽過程無關的角度,或許能夠更客觀的描述過去7個月的漫長賽季。
2007賽季是個異常艱苦的賽季,贏得比賽的方程式為:你得搶到前排的起跑位置,並且坐進一輛Ferrari或McLaren賽車。17站比賽中的12站中 (70.6%) ,第一圈結束時領先的車手成為最後的勝利者這項事實即為明證。從澳洲站-美國站、匈牙利站-日本站這兩階段的比賽內都是如此。17站比賽中的11站中 (64.8%) ,排位賽桿位得主贏得比賽。此外有4場勝利是由排位賽第2名的車手拿下,只有Kimi Raikkonen在法國站和巴西站兩次從第3位起跑而奪冠,第三排出發的車手只能將目標放在頒獎台。
| | Kimi Raikkonen在巴西站以黑馬之姿拿下世界冠軍令人激動,這樣的例子在F1的確少之又少。 |
|
17站比賽中的16站中 (94.1%) ,Ferrari和McLaren賽車佔據了頭兩排起跑位置,除了前銀紅陣營外、僅有BMW車手Nick Heidfeld曾經擠入頭兩排:他在匈牙利站從第二位出發。在17站比賽中,Ferrari或McLaren車手不是奪冠,就是取得桿位或做出最快單圈;兩隊車手加起來有97.3%的時間都處於領先。17站比賽中的12站中 (70.6%) ,在週五練習中做出最快單圈的車手拿下週日冠軍,誰說週五練習不重要?
在51個登上頒獎台機會中,有46次被Ferrari或McLaren車手包攬,其中24個歸McLaren車隊,22個歸Ferrari車隊,僅有5個歸了其他隊伍的車手,有兩站各有一位非前兩強隊伍的車手奪得亞軍,分別是Nick Heidfeld(加拿大站)和Hekki Kovalainen (日本站) 。共有6站比賽出現「帽子戲法」 (車手在同一站取得桿位、分站冠軍並做出最快單圈) 。帽子戲法在2007賽季出現的機率異常的高,包括本季在內的768場F1分站比賽中,共有133站上演了帽子戲法 (出現機率17.3%) ;但本季的出現機率達到35.2%,而且在賽季最初5站比賽中有4站上演了帽子戲法。
| | Hekki Kovalainen在日本站的亞軍是本季兩次非前兩強隊伍的車手奪得亞軍的一次。 |
|
Kimi Raikkonen在巴西站以黑馬之姿拿下世界冠軍令人激動,這樣的例子在F1的確少之又少。賽季中Kimi Raikkonen在車手積分榜上一度落至第4名,冰人在下半賽季奮起直追,直到最後一站才力轉乾坤。賽季中Raikkonen看上去沒什麼奪冠的希望,尤其在美國站後他與當時積分領先的Lewis Hamilton的差距拉大至拉開了26分之多。
這在F1歷史上的難度僅次於1976賽季:當年James Hunt在英國站後一度落後Niki Lauda多達35分,但這是歸咎於後者在德國站遭遇嚴重事故,因傷錯過了接下來的兩站比賽而讓Hunt趁機追回了12分。該季Lauda在義大利站緊急復出但體能狀況大不如前,最後被Hunt趕上並超過。另一個反敗為勝的著名案例發生在1964年,當時John Surtees在5站後領先Jim Clark達20分 (當季共有10站比賽) ;此外1988年Ayrton Senna在4站後領先Alain Prost達到18分 (當季共有16站比賽) 。不過Raikkonen本賽季奪冠的模式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只有當開幕站和閉幕站之後,他的積分是領先所有車手。
| | Lewis Hamilton本季一度視世界冠軍為囊中之物,誰料到頭來卻讓煮熟的鴨子飛走。 |
|
如果說Raikkonen是最大的贏家,那英國小將Hamilton就是最大的輸家!Lewis Hamilton本季一度視世界冠軍為囊中之物,誰料到頭來卻讓煮熟的鴨子飛走。最後兩站丟掉17分的優勢有多麼容易?在過去58個F1賽季中,有11季的世界冠軍在最後兩站之前的積分仍落後其他車手。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包括1986年賽季葡萄牙站 (該季第14站、總共16站) 後Nigel Mansell領先Nelson Piquet有10分、領先Alain Prost有11分,但法國車手Prost最終倒超Mansell以2分之差奪冠。1976年賽季加拿大站 (該季第14站,總共16站) 後Niki Lauda領先James Hunt有8分,但Hunt最終反超1分奪冠。本季Hamilton在日本站 (本季第15站) 後Hamilton領先Raikkonen有17分,領先Alonso有12分,最終卻以一分之差敗給芬蘭冰人,也算是寫下令一個不算光彩的歷史紀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