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F1專欄]F1私人車隊寄望推出新賽車提升戰績 |
|
記者/Hunter Hsu |
本文已被閱讀24,036次 |
|
|
隨著2012年賽季的接近,各隊近期也紛紛對外發表新賽車,雖然沒有無法與Ferrari、McLaren、Red Bull及Mercedes AMG等角逐世界冠軍的勁旅一較長短,但F1私人車隊的彼此競爭亦十分緊張,最近幾個賽季更是越演越烈。日前Force-India、Sauber與Williams車隊都發表了新賽車,這批新賽車將成為他們爭取排名上升的主要武器,兩支老牌私人車隊Williams及Sauber更希望能夠超越近年來的新軍Force India車隊。
上個世紀1980年代是F1私人車隊的最高峰,即便到了1990年代都仍有Williams、Sauber、Jordan與Minardi等為數不少的私人隊伍,但進入21世紀之後F1賽壇生態大幅改變,私人車隊的生存空間也大幅縮小,2008年Williams車隊由於經營狀況惡化共虧損8,800萬美元就是最好的例子。近年來私人車隊的排名之爭其實也是利益之爭,因為每年F1車隊的商業利益分成中,「表現激勵獎金」此部分依各隊年度排名高低而不同,年度第5位至第8位每差一位的收益超過300萬美元,若從第5位滑落至第8位,則年度分成的差距可達近1,000萬美元,這幾乎是一位F1一流車手的年度薪資。
最近幾年在F1中游車隊陣營異軍突起的就是Force India車隊,在印度老闆四年的經營之後,Force India車隊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從2008年的年度第10位到2009年的第9位,2010年又上升至第7位,2011年雖然僅比前一季多拿一分積,分名次卻又上升至第6位。雖然沒有完成印度老闆定下的「年度排名第5位」進取目標,但也超越兩支老牌私人F1車隊:Williams與Sauber車隊。年度排名的提升意味著更多的F1商業利益分成:擠身年度排名前10位讓Force India車隊有權利收到3,100萬美元的「車隊均分獎金」(前10支隊伍均等分配),在加總了「車隊均分獎金」與「表現激勵獎金」(依各隊年度排名高低而不同,上季Force India車隊獲得2,790萬美元) 之後,該隊去年底確定將有近6,000萬美元進帳,比Williams車隊多分了足足1,240萬美元,2012年賽季Force India車隊的目標仍是比前一季更進步。
趕在第一輪冬季測試開始前,Force India車隊在英國Silverstone賽道旁的車隊總部發表新款賽車VJM05。由於2012年的科技規則不允許賽車鼻錐的高度太高,而各隊的目標一直都是希望讓提升底盤高度好讓更多乾淨的空氣流入賽車下方,因此除了McLaren車隊之外的多數隊伍都採用了階梯式設計,Force India車隊也不例外,而該隊科技總監Andrew Green替新賽車設計了更具弧度,類似「鴨嘴獸」外形的前鼻錐。車身後半部則為了降低車身重心而採用了較為傳統的設計,更長的側箱底切長度有望製造更多的空氣下壓力。
| | 除了McLaren車隊之外的多數隊伍都採用了階梯式設計、Force India車隊也不例外,而該隊科技總監Andrew Green替新賽車設計了更具弧度、類似「鴨嘴獸」外形的前鼻錐。 |
|
由於FIA的新規對賽車排氣管的出口區域進行嚴格限制,具體要求為排氣管最後10公分必須是正圓造型,內徑不能大於7.5公分;而從上向下俯視時,管口與車中心線形成的夾角不能大於10度;從左往右側視時,管口與賽車參考面形成的角度必須在10至30度之間。管口必須處在參考面上25至60公分、賽車中軸線外20至50公分以及後軸前50至120公分之間的是立體空間之內,VJM05賽車的排氣管設計也顯得中規中矩,不過Andrew Green指出賽車在開幕站之前將推出一套新的排氣系統,在發表會上出現的將只是臨時版本。Force India車隊全隊上下與老闆Vijay Mallya寄望在新賽季更上一層樓,新賽季更訂出了「擠身F1賽道前五強」的目標。為此該隊決定加速車手陣容的年輕化:德國青年車手Nico Hulkenberg在缺戰一季之後,本季將搭檔Paul di Resta一起代表Force India車隊出賽。
| | VJM05賽車的排氣管設計顯得中規中矩,不過Andrew Green指出賽車在開幕站之前將推出一套新的排氣系統,在發表會上出現的將只是臨時版本。 |
|
2009年底BMW車廠的退出讓Sauber車隊再次恢復了「私人車隊」身份,為了改進車隊財務狀況,Pete Sauber在收回車隊後也不得不選擇裁員以降低營運成本。車隊員工人數將從之前的388人減至250人左右。由於Peter Sauber接手過晚,在BMW車廠宣布退出終止F1參賽計畫之後,2010年賽季Sauber車隊追平了自己歷史上最差成績:年度車隊排名第8位,上季Sauber車隊有驚無險的保住了車隊排行榜第7位 (不過僅領先Toro Rosso車隊3分),但這區區3分意味著額外的300萬美元商業分紅!
為了在本賽季更進一步,Sauber車隊日前推出了新賽車C31,由於與Ferrari車隊悠久的合作關係,Sauber賽車身上經常能發現到明顯的「Ferrari元素」,C31賽車的階梯形鼻錐設計也不出意外的與Ferrari F2012的設計非常相似。過去Sauber車隊工程師就偏好較高的車首高度,這個傳統與今年的新規定有所衝突,而由於使用來自於Ferrari車廠提供的引擎、變速箱以及KERS能量回收系統,上個賽季的Sauber C30賽車的後懸吊設計也只能沿用F150賽車採用的「推桿式」設計,而不像其他隊伍採用較為主流的「拉桿式」設計。
| | C31賽車與Ferrari F2012終於也從善如流的將後懸吊系統改為「拉桿式」設計,這能幫助改善車身尾部的空氣動力學效率以及降低車身重心。 |
|
所幸C31賽車與Ferrari F2012終於也從善如流的將後懸吊系統改為「拉桿式」設計,這能幫助改善車身尾部的空氣動力學效率以及降低車身重心。在車手陣容方面、Sauber車隊選擇維持去年的出賽陣容,由於多了一年的合作經驗,車隊老闆Peter Sauber訂下了「排名高於去年」的積極目標。
| | 過去Sauber車隊工程師就偏好較高的車首高度,這個傳統與今年的新規定有所衝突。 |
|
2011年賽季Williams車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不但在開賽五站結束後該隊仍兩手空空,最後僅以年度積分之5分的成績在老車隊中敬陪末座!為了扭轉局勢,去年中該隊即確定改以過去曾經合作並取得輝煌成功的Renault車廠動力心臟,自從與BMW車廠解除合作之後,Frank Williams始終希望尋找更有競爭力的比賽引擎,而Renault引擎不但是去年冠軍車隊Red Bull使用的動力心臟、過去Williams車隊使用Renault引擎也有很好的紀錄 (包括1996年與1997年賽季的世界冠軍)、在雙方於1989年至1997年的合作過程中,Williams車隊共贏得4個車手世界冠軍和5個車隊世界冠軍。事實上早在前年5月義大利雜誌《Autosprint》即披露Williams車隊對Cosworth提供的引擎性能相當不滿意,該隊當時已開始與Renault討論合作的可能,距離正式簽約已經不遠。在與Renault車廠共同召開的記者會上,Frank Williams表示回顧雙方過去合作時一起締造的成功,他非常高興能與Renault車廠再次合作並創造亮麗的未來:「我們與Renault車廠過去那段合作關係是Williams車隊歷史上最成功的時期,但我們不會讓自己緬懷過去,我們必須放眼未來。」
| | 日前推出的FW34新賽車的外觀特色仍是階梯式設計的車首 (更類似Caterham車隊的設計)。 |
|
除了換用Renalut車廠提供的比賽引擎之外,Williams車廠也沒有停下改善科技團隊成員的腳步,包括去年找來前任McLaren車隊首席設計師Mike Coughlan加盟,Williams車隊官方對他的職位描述是「首席工程師」(Chief Engineer),上個賽季結束後Mike Coughlan替補Sam Michael留下來的空缺、成為Williams車隊新任科技總監。之後該隊又宣布兩起科技團隊的人事異動:Jason Somerville將出任車隊的空氣動力學主管,而Mark Gillan將擔任首席運營工程師。Jason Somerville與Williams車隊淵源頗深,他早在1997年便以空氣動力學工程師的身份加盟該隊,1999年Jason Somerville轉調F1工程部門,先後協助FW23,FW24和FW25賽車的研發工作,並隨後被提拔為空氣動力學部門主管,2003年之後他先後任職於Toyota及Renault車隊,去年又選擇回到了職業生涯的起點。
| | 過去FW33賽車擁有不少前衛設計:包括更低的變速箱與更陡的後輪傳動軸角度以降低車身尾部重心,這些能夠幫助FW33賽車提升了車輛後半部抓地力的設計仍延續在FW34賽車的設計上。 |
|
Mark Gillan從1998年開始分別任職於McLaren、Jaguar及Toyota車隊,前述兩人協助Mike Coughlan共同負責本賽季使用的FW34賽車的研發工作。日前推出的FW34新賽車的外觀特色仍是階梯式設計的車首 (更類似Caterham車隊的設計)、而前翼的幾何造型較為簡單,這可能導致前翼製造較少的渦流,進而降低車身底部的空氣動力效率。FW34賽車車輛後半部的空力套件設計也比較簡單,並沒有非常特別的幾何造型,預料結束賽季前期的海外賽事之後,Williams車隊將推出改良後的空力套件。過去FW33賽車擁有不少前衛設計:包括更低的變速箱與更陡的後輪傳動軸角度以降低車身尾部重心,這些能夠幫助FW33賽車提升了車輛後半部抓地力的設計仍延續在FW34賽車的設計上。
|
|
|
|
|
|
|
|